外痔,血液,盆腔,大便,血栓
提問: 這是痔瘡嗎? 問題補充: 在懷孕以后,我的肛門就有點腫脹起來,感覺好像有點東西掛在屁股上面,觸摸的時候有點痛,現在隨著懷期越來越大,肛門那里就越來越腫,但是沒有流血,請問這是不是痔瘡?現在能治療嗎? 医师解答:

其實這么“忍”下去是不會好轉的,提早治療是十分有益健康的。痔瘡是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直腸靜脈叢發生瘀血、擴張和屈曲而形成的柔軟靜脈團。根據其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外痔、內痔及混合痔。患痔瘡后會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,內痔以便血、脫出、分泌粘液、貧血為主;外痔以肛門不潔、腫脹、疼痛、淤血為主;混合痔則具有內外痔兩種表現特征。造成痔瘡的原因有很多:通常當排便時持續用力,造成此處靜脈內壓力反復升高,靜脈就會腫大;婦女在妊娠期,由于盆腔靜脈受壓迫,妨礙血液循環常會發生痔瘡。如果患有痔瘡,肛門內腫大扭曲的靜脈壁就會變得很薄,因此排便時極易破裂。內痔是長在肛門管起始處的痔,如果膨脹的靜脈位于更下方,幾乎是在肛管口上,這種曲張的靜脈就叫外痔。外痔有時會脫出或突現于肛管口外。無論內痔還是外痔,都可能發生血栓。在發生血栓時,痔中的血液凝結成塊,從而引起疼痛。


據統計,孕婦痔瘡發生率高達76%。痔瘡雖稱“瘡”,但與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性膿瘡完全不同,它是直腸下端黏膜及肛門皮膚深面的痔靜脈叢血管擴張、彎曲、隆起而形成的靜脈團。它的發生與痔靜脈受到壓迫回流不暢及外來刺激有關。

  為了保證胎兒的營養供應,孕婦盆腔內動脈血流量增多;隨著胎兒發育,子宮日益增大,又會壓迫盆腔,使痔血管內的血液回流受到阻礙;加上孕婦常有排便費力或便秘,使直腸下端及肛門的痔靜脈叢血液瘀積,即可誘發痔瘡或使其加重。懷孕時并發痔瘡必須重視。為了保證胎兒生長,孕婦比常人更需要充足的營養。痔瘡經常反復出血,日積月累,可導致貧血,出現頭昏、氣短、疲乏無力、精神不佳等癥狀,影響孕婦健康和胎兒發育。

  雖然痔瘡可以做手術治療,但妊娠后期一般不宜手術。而且,由于產后腹內壓力降低,靜脈回流障礙解除,痔瘡常在3~4個月內可自行變小萎縮,不再需要手術治療。孕期痔瘡重在預防和自我調養,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。

  首先要保持大便通暢,防止和治療便秘。孕婦除了注意營養充足外,還應適當多吃些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,如韭菜、芹菜、絲瓜、白菜、菠菜等,增加腸蠕動。養成每天早上定時排便的習慣。每天早起床、吃好早餐,以加強起床后的直立反射和胃結腸反射,促進排便。起床后喝一杯涼開水,可促使排便。避免久坐久站。有排便感時,不要忍著不去大便。排便時,不要看書報,久蹲、久坐不起,或過分用力。大便干結,排出困難時,可以吃些蜂蜜、麻油、香蕉、黑芝麻,或口服石蠟油等潤腸通便的藥物。切記不可用芒硝、大黃、蕃瀉葉等攻下的藥物。

  其次是促進肛門部的血液循環,幫助靜脈回流。每日用溫熱的1: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。并可做提肛鍛煉,也可在臨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長強穴位。根據各人的體質情況,參加游泳、做操等活動,也有一定的好處。

  此外,要避免對直腸、肛門部的不良刺激,應及時治療腸道炎癥和肛門其他疾患。不要大量飲酒,少吃辣椒、胡椒、芥末、蔥蒜等刺激性食物,手紙宜柔軟潔凈,內痔脫出應及時慢慢托回。

  痔瘡腫痛時可用痔瘡膏或消炎止痛膏外敷,出血較多時可服用維生素C、安絡血、止血敏等藥。如出血較多或癥狀太重,應去醫院診治。長期有黏液血便并伴有血塊者,應去醫院作詳細檢查,以排除直腸腫瘤和其他肛門疾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o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